【One·學院】喚醒成長內驅力 你才能充滿活力
發(fā)布時間: 2016-11-25 10:58:37
大多數人會發(fā)現,剛畢業(yè)時和同學相比,起跑點都一樣,可過了幾年之后,自己與對方卻相去甚遠。有的人已經買房買車,而有的人卻還在為一日三餐疲于奔波。大家都渴望成長和提高,但有的人總感覺在做無用功,這是為什么?一方面,可能是命運作祟,遇到不同的人與事,機遇不同;另一方面就是自身的原因,性格、智商等各種因素,但總的來看,成長與內驅力和外驅力息息相關。
內驅力是由內而外地驅動自身去學習、工作、認真對待事情以及思考;而外驅力則相反,需要由外部因素帶動自身運轉,例如在工作中的績效激勵。當然,外驅力和內驅力在不同的環(huán)境和情景中都具有積極的作用。
蘋果的創(chuàng)始人喬布斯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,曾說: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。強者更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,而弱者習慣從外界尋找自己。
假如始終尋找外界的肯定與評價,我們會發(fā)現很容易失去動力——當你發(fā)現上司并不認可自己的時候;當你把工作做得很好卻不被人肯定的時候;當你的工作成績輕易被同事所超越的時候……你感到沮喪,覺得不被認同,是否還有信心繼續(xù)做下去?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,因為他們習慣聽從外界的聲音,從而來評定自己工作的好壞。而只有少數強者的答案是肯定的,我要繼續(xù)工作,因為他們更善于區(qū)分外界和自己,認識到別人與外界并不是自己的一部分,他們更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李嘉誠說:“雞蛋,從外打破是食物,從內打破是生命。”人生亦如是,從外打破是壓力,從內打破是成長。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,那么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;如果能自己從內打破,那么你會發(fā)現自己的成長相當于一種重生。
如果說外驅力是輸血,那么內驅力就是造血。有目標能堅持成功的人更多的是靠自己造血,而不是靠別人輸血。所以我們是不是該試著喚醒自己的內驅力呢?我們需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—堅持—突破。
什么是適合自己的?一定是自己需要的、感興趣的、能夠最大限度發(fā)揮自己認知潛能的,這需要配合自己的節(jié)奏,用自己喜歡的方式,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。每個人天性使然,不可能對所有領域都感興趣,都具優(yōu)勢,真正適合自己的,絕不會讓你感到痛苦,也更容易持之以恒。
有些人看到起點差不多的同齡人的成就,發(fā)現被人甩了不知多少條街,感到頗不是滋味,反向激發(fā)了其內驅力,從而知道腳踏實地、按時保質、一絲不茍地去完成手頭的每一項任務,并且還懂得了恒心的重要。有時讀些人物傳記也有這樣的效果。而我們當下要做的,可以去找個身邊比較成功的伙伴,找他取取經,嘮嘮嗑,沒事多走動一下,這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頗有受益的事。
語言是一把雙刃劍,可以割碎你的心,但也能讓你重生。在被“侮辱”(你自認為的)后重生——就想活出個模樣來給那些曾對你“冷言冷語”、“嘲諷”的人看看。一般這種內驅力不是自己找來的,而是它找上你的門,讓你不得不接受,再慢慢地等你嘗到了被人肯定、工作上有所成就的甜頭后,它就會轉變?yōu)槟阕陨淼膬闰屃Α?/span>
一個人最好的狀態(tài)應該是以大部分內驅力讓自身運轉,以少部分外驅力督促自己去提升。最好的方式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以內驅力來驅動。激發(fā)“內驅力”,并不意味著總是成功,或者攀爬人生的一個個險峰。
在激烈的競爭中,你要想脫穎而出,就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。
能改變自己,才有力量改變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