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One·學(xué)院】測試下,你究竟是不是擅長傾聽?
發(fā)布時間: 2016-10-31 11:21:01
人際溝通對于每個人無疑都非常重要。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用“聽、說、讀、寫”的方式與自己的親人、朋友、領(lǐng)導(dǎo)、同事或客戶溝通。然而很多時候,我們寧愿生活在隔著薄薄的屏幕溝通,也不愿面對面說話的時代里,怎么樣說話,才能讓自己和他人感到愉悅?怎么樣傾聽,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?我們似乎越來越無從適從了。蘇格拉底曾說:“自然賦予人類一張嘴巴、兩只耳朵,也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。”可以說,在溝通中,傾聽是溝通成功的基礎(chǔ)。
那么,如何才能算是有效的傾聽呢?或許有人會說,那還不簡單嗎?聽,誰不會?那么是不是如此呢?有這樣一個“傾聽障礙”的例子與大家分享。
某日,一位丈夫下班回家,剛推開家門,此時,妻子正趕著要出門,臨出門前對丈夫叮囑道:“桌子上有熱菜,電飯煲里有米飯,但是剩下的飯不多。我在鍋里臨時蒸了兩個饅頭,你就搭著吃了。記著要全部吃掉,否則就浪費了。”丈夫點頭說:“嗯,知道了,你這會兒打算去哪里?”“晚上臨時有事,出去一下。”妻子撂下這句話后就離開了??墒堑韧砩掀拮踊貋淼臅r候,她發(fā)現(xiàn)丈夫并沒有把饅頭吃了,便念叨著丈夫沒有認真聽過自己說什么。但是,丈夫也委屈,解釋自己根本就沒記住妻子說過吃饅頭這件事。當(dāng)晚就因為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,引發(fā)了家庭“矛盾”!
想來這種在生活中發(fā)生的例子,在工作中也是不勝枚舉。在這個例子中,我們可以看出,妻子確實已經(jīng)清晰地告知要吃饅頭的事情,妻子的聚焦點在于,擔(dān)心丈夫未能吃飽,臨時加了饅頭,生氣丈夫沒記得這茬事。那這問題就出在傾聽上,這位丈夫卻是地道的南方人,主食一向不太習(xí)慣吃饅頭,便習(xí)慣性地選擇過濾聽到吃掉饅頭這件事!
所以,有效的傾聽不僅是用耳朵聽,還要用眼觀察,用嘴提問,用腦思考,用心靈去感受,即做到“五位一體”。
這是有效傾聽的第一步,只有集中注意力去聽,才可能不漏掉重要信息。這需要我們排除一切干擾信息溝通的環(huán)境障礙,創(chuàng)造良好的傾聽環(huán)境。大家可以在丈夫的故事中看出,丈夫用耳朵聽了,但卻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漏掉了重要信息,使妻子生氣。造成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,首先是他沒有用心,但是與時機環(huán)境也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:丈夫剛下班推開門,妻子急著出門,時間比較倉促,并沒有比較好的時機進行溝通!
我們常常犯一個毛病是與別人溝通時,只用耳朵聽,眼神卻到處游離。其實耳朵聽到的僅僅是一些信息,而眼睛看到的是他傳遞給你更多一種思想和情感非語言信息,這需要更多的肢體語言去傳遞。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眼去觀察。當(dāng)時,丈夫沒有用心觀察妻子的神色,因此也未能迎合對方的需要,造成對方的不滿。
溝通是一種互動的過程,有效的溝通要求我們多聽少說,但卻也不能一直保持沉默。只有適時地反饋與提問,才能引導(dǎo)對方繼續(xù)講下去,獲得更多信息,達到想要的溝通效果。
傾聽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對方的全部信息,這需要我們積極思考,對信息進行歸納、分析與總結(jié),并進一步做出正確的判斷,這要求我們的大腦要積極思考。丈夫在與妻子溝通時,做到了聽、觀察和提問,但卻以失敗告終,其中重要的原因是:沒有用腦去思考,妻子說過的話,聽過就忘了,根本沒有記住,所以導(dǎo)致丈夫在提問時犯了錯誤,左耳朵進,右耳朵出,妻子才會大發(fā)雷霆。
在溝通的過程中,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移情,即換位思考,感同身受。只有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、去感受,才能理解對方的感受和意圖,從而有利于溝通的暢通。而要做到這一點,就需要我們在傾聽時能夠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,設(shè)身處地為對方著想,給予對方感情支持,對他人關(guān)心,對他人所牽掛的事關(guān)心。
在溝通中,用心感受是最核心的,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。我們可能會重視傾聽的各種技巧,卻獨獨忘了最核心的東西——用心。我們大多是充耳不聞的聽眾,假裝在聽。我們直盯著某人,看上去對別人說的話很有興趣,甚至點頭稱是,或適時露出微笑,但實際上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。這樣流于形式的聽對方自然能夠感受到,但不會促進溝通效果的達成。
對照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行為,我們在與他人的人際溝通中,是否做到了認真傾聽?是否在傾聽中做到了“五位一體”,從而達到讓溝通事半功倍的效果?小編覺得這是很值得大家認真思考的問題,所以,有效傾聽,你會了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