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One?學院】與時間為伍 我是如何拒絕拖延癥
發(fā)布時間: 2016-07-08 09:29:07
這就是我們時常遇見的“拖延癥”。調查顯示,86%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有拖延癥,50%的職場人不拖到最后一刻,不會開始動手工作,13%的人不拖到領導再催絕不完成。長此以往,拖延癥如流行病般泛濫,不僅降低個人的工作效率,同時也影響團隊的業(yè)績目標。而個人在對未完成的事情束手無策時,便會自責,繼而陷入焦慮的情境,開始懷疑和否定自己,最后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
我們該如何去改變這種如枷鎖一樣捆綁在身上的痛苦呢?
小編從工作生活體驗中總結整理了幾個有效的小方法,分享給大家。
1、當下決定,馬上行動
信息化時代給我們工作環(huán)境的復雜和流動性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,這會讓我們極易產(chǎn)生焦慮??朔@些不良情緒就要學會控制自己,對一些認為該做的事情,應立即行動,比如,周末是睡懶覺還是出去參加活動?這時候就要提前30秒迅速做出積極的決定,而不是繼續(xù)躺在床上反復思考而沒有行動。
2 、學會時間管理,多些計劃,少些盲目
人很難改變一個習慣,你只能用一個新習慣去改變舊習慣。首要需要改變的習慣就是一上班開電腦就上QQ、看微信、刷微博。這除了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之外,還會第一時間讓我們陷入過去的習慣模式。
我們需要強迫自己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坐下來花幾分鐘時間,先列一份當天的工作清單,給所有工作排個優(yōu)先順序,把工作按輕重緩急分成ABC三類:A類是重要且緊急事件,必須當天或者3天內(nèi)完成;B類是次重要但不緊急,可以本周內(nèi)完成;C類則是當月一些常規(guī)工作。個人經(jīng)驗而言,正常人一天最多完成5項工作任務。列工作項的目的是清空大腦,梳理思路,合理安排時間,提高工作效率。
3、拋棄“完美主義”
以前我寫一篇論文拖了好幾個月還不知如何下筆,我的指導老師說,“不管好壞,以你自己寫出的最差論文為目標寫一篇出來作為試驗。”我照做后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自己寫出的“最差”的論文也挺讓自己滿意的,只要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給老師審查。當然,也有一些文章與預期差距較大時,比如要求寫8000字但實際只寫了4000字,這時就需要另一個方法:每次工作一小時,目標1000字,以同樣“最差”為目標,這樣能有效地降低拖延癥者做事心理產(chǎn)生的無形成本和壓力。
4、給自己適當?shù)莫剟詈蛻土P
追求快樂,逃避痛苦,是人的天性,當快樂和痛苦比例達到心里理想值時,我們就會毅然地做出選擇。舉例來說,當你開始嘗試晨跑,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很難堅持,其實是你的身體在排斥,它在拖著你恢復原本的習慣,此時就可以適當?shù)亟o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提醒。
如果你賴床5分鐘,就需要多跑一圈。一旦你的身體接受了這個懲罰模式,下次自然就乖乖的不抵抗了。所以,小懲罰是在告誡我們的身體和大腦,做不完預定的目標,就得承擔相應的結果。